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一、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穩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經濟和全球市場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在汽車工業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近年來,跨國汽車公司的生產經營由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生產模式逐步轉向以開發整車項目為主的專業化生產模式,在此產業鏈分工背景下,汽車零部件提供商依存于單一整車廠及零部件生產地域化的分工模式發生改變,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趨于獨立化。當前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由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傳統汽車工業強國主導。隨著新興市場汽車消費的迅速崛起,國際領先的零部件生產巨頭紛紛涌入新興市場并積極實施本土化戰略。
二、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概況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一汽、二汽的建立開始逐步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主要為卡車進行配套,行業發展相對較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乘用車工業的起步和發展,我國的零部件企業與整車制造商逐漸分離,通過技術引進、降低成本、改善技術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獲得迅速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進一步開放,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吸引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陸續在我國合資或獨資建廠,促使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當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受到全球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模式變化的深刻影響。新世紀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進入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時代,這主要是眾多的信息和高科技界入汽車零部件領域而引發的,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為主流零部件產業結構范式,越來越快地向前發展。與國際上汽車零部件產業新變化對比,國內企業出現了新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用時間空間來衡量的,因為大部分企業仍處于傳統的材料高消耗、勞動力高密度的滯后性發展狀態。這是一個不同量級化的差距,必須從本質上加以扭轉才有可能迎頭趕上??梢韵嘈?,國家已經意識到汽車零部件基礎性作用的重要性,并會對其發展做出必要的重大的措施,從而給廣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巨大的信心和決心。
三、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銷售收入32117億元,同比增長10.47%。預計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營業額增速將達到7.1%,營業額預計將達到40047億元。2012年至今,我國零部件制造業產值占汽車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受益于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車零部件采購的全球一體化,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快速增長,且主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為工業發達的美國、日本和歐盟等。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我國的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由2006 年的192.48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645.73億美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汽車行業已經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產業配套體系和龐大的銷售網絡。但發展過程中“重整車輕零件”的政策傾向,使得零部件企業長期以來陷入技術空心化的發展危機。大量中小規模零部件供應商面臨產品線單一、技術含量低、抵御外部風險能力弱等困境。近幾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幅攀升更是加速侵蝕依靠低價競爭的中小規模汽車零部件企業利潤空間。2015 年發布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作為制造業支柱產業的汽車行業將不再以產能和規模擴張作為首要發展目標,而是將鍛造核心競爭力、提升自主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引領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擺在首要位置。因此,從國家政策導向來看,未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顯著滯后于汽車整車行業的發展現狀將發生持續改善,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四、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近幾年來,我國汽車產銷排名連續穩居世界第一,然而整車市場的火爆卻難掩零部件產業相對弱小的尷尬。據統計,國內占據89%以上市場份額的零部件企業是民營企業,多數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下,市場份額的過于分散無形間削弱了中國零部件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電裝、博世、德爾福等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卻在加快分食中國市場的步伐。
一直以來,外資企業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把持著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供應,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只能選擇在“后市場”發力。隨著國內車企對核心零部件研發技術的初步掌握以及國外汽車市場的下滑,外資巨頭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汽車“后市場”,并開始漸次發力。早在2008年,固特異就開始在中國的零售店銷售杜邦、德爾福、殼牌等公司的產品,75%以上的銷售收入由汽車服務貢獻。博世、美國輝門公司、日本澳德巴克斯等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也加速在華擴張。
中國大型整車生產企業汽車零部件自給率較高(超過70%),零部件供應主要來自于旗下的全資、控股或參股子公司,對專業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依賴較低。近年隨著汽車零部件專業化供應體系的形成,專業化、規?;钠嚵悴考髽I逐漸成為整車生產企業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銷售渠道包括整車配套市場、維修市場和出口市場,其中,配套市場是大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主要目標渠道,通過自身在規模、技術、品牌、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整車生產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塑造競爭優勢。對于規模、資金、技術實力較弱的生產廠商,只能通過OEM模式為國內外大型零部件企業代工生產,產品銷售以維修市場為主,渠道穩定性較差。
五、國內外知名汽車零配件企業
1、博世公司(Bosch)
博世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及服務供應商。根據初步數據,博世集團約39萬名員工。博世業務劃分為4個業務領域,涵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以及能源與建筑技術領域。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企業,博世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聯交通和互聯工業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博世運用其在傳感器技術、軟件和服務領域的專知,以及自身的云平臺,為客戶提供整合式跨領域的互聯解決方案。
集團包括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約60個國家的450家分公司和區域性公司。如果將其銷售和服務伙伴計算在內,博世的業務幾乎遍及全世界每一個國家。2016財年,博世銷售收入731.29億歐元,凈利潤達23.74億歐元。
博世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零配件和售后市場產品、工業傳動和控制技術、包裝技術、電動工具、安防和通訊系統、熱力技術以及家用電器。博世在1909年進入中國市場。博世2015年在中國經營著62家公司,合并銷售額達到770億人民幣。
2、法雷奧集團(Valeo)
法雷奧集團是一家獨立的國際工業集團,完全致力于設計,生產和銷售轎車及卡車的零件,集成系統和模塊,主要用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法雷奧集團為世界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截至2016年12月末,法雷奧集團在全世界32個國家共設有155個生產基地、15個分銷平臺,20個研究中心,38個開發中心,全球雇員達9.18萬人。
六、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趨勢
1、零部件制造企業面臨嚴格的產品質量要求
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采購零部件,為保證產品品質,一些國際組織制定了相應行業標準,如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同時我國的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對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制定了相應標準,汽車零部件必須滿足主管部門制定的質量標準,如3C認證等。同時大多數整車制造企業也對其零部件供應商有自成體系的評審標準,在確定潛在供應商前通常要對供應商的技術研發能力、工藝水平、質量保障能力、生產組織能力、現有產品的技術含量、交付業績、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及全球溝通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多輪次、長時間的考核。
2、與整車制造企業加強新產品的合作開發力度
近年來,傳統的簡單來件加工模式日益向整車制造企業與零部件制造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分享、互動開發模式轉變,這也反映了整車制造企業由原先單體企業運營向產業鏈分工整合的轉變。為了在持續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國內整車制造企業都不約而同地加快了新車型和新動力平臺的推出節奏。整車制造企業出于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和提高開發成功率的考慮,往往都會選擇長期合作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對其某一產品或系統進行合作開發。這種合作模式有利于整車制造企業提高合作開發的成功率,同時也有利于確保新車型或新動力平臺的零部件供應,進一步鞏固了和整車制造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在這種模式下,整車制造企業和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發揮各自的技術、工藝優勢,提高整體開發效率,提升產品品質,客觀上為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整車制造企業的關系也逐步演變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3、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不斷提高
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通過與國內外整車制造企業建立長期的產品供應合作關系,在汽車零部件的工藝設計能力、制造能力、質量控制能力等方面不斷改善和提高,部分優勢企業實現了從簡單零件到復雜零件、單個零件到多個零件,局部零件到系統集成,在產項目到前沿項目的跨越,并具備了為整車制造企業提供系統化、模塊化的零部件供應能力。
4、國際整車和零部件制造企業聯袂推動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專業化、標準化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城鎮化政策的推動,城市及農村市場的汽車消費潛力將持續獲得激發,國際整車和零部件制造企業加大了在我國的投資規模,引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設計及制造能力,客觀上提高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的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國際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大多在我國設有分支機構,如諾瑪科(NEMAK)在中國境內成立了諾瑪科(南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和諾瑪科(重慶)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西班牙銀峰集團(INFUN)則成立了銀峰鑄造(中國)有限公司、銀峰鑄造(蕪湖)有限公司等;與此同時,一部份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形成了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國內零部件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通過直接出口或在海外設廠生產等方式,在國際市場占有了一定的份額。
- 上一篇:汽車零部件知識 2019/1/10
- 下一篇:一汽2019新車展望 2019/1/9